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金铜八曲长杯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金器
所在国家
日本
所在机构
正仓院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6250

流失过程

此杯自756年随圣武天皇遗物供奉东大寺后,历经1200余年未离正仓院。明治时期(1875年)皇室将正仓院宝物划归宫内厅管理,避过战火与文物外流危机。不同于法隆寺献纳宝物(部分流入东京国立博物馆),正仓院9000余件文物始终保持原藏体系。1946年起每年秋季以"正仓院展"公开展示,此杯2019年展出时引发学界对唐代"金银作坊院"工匠流动的新探讨。其完整传承谱系为全球唐代金银器研究提供了基准器。

文物描述

正仓院藏金铜八曲长杯为唐代金银器典范,高约5.3厘米,口径最长23.5厘米,以银鎏金工艺打造。器身呈八曲葵花形,每曲边缘錾刻缠枝卷草纹,杯心捶揲出双鱼戏珠浮雕,鱼鳞与浪花以细密鱼子纹为地。杯沿外侧饰联珠纹与鸿雁衔绶带纹,底部圈足作卷叶状支撑,整体融合波斯萨珊王朝金属工艺与大唐审美。此器与正仓院北仓"漆胡瓶"、"琉璃杯"同属圣武天皇(701-756年)遗物,反映奈良时代皇室对唐风器物的狂热收藏。

历史背景

八曲长杯原型为波斯多曲银杯,经粟特商人传入唐朝后改造为"葵口"形制。正仓院此件应为日本遣唐使(如717年多治比县守使团)携归的宫廷赏赐品,铭文"东大寺献物帐"明确记载其为"唐国传来金银器"。唐代此类器物多用于曲江宴饮或佛前供器,而日本皇室将其纳入"国家珍宝"体系,与《养老律令》规定的"御器三十八种"并列。其纹饰中的双鱼象征佛教八吉祥,联珠纹则保留丝路贸易的粟特特征,堪称"长安西市"跨国工艺的活化石。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