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螺钿木双陆局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木器
所在国家
日本
所在机构
正仓院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6250

流失过程

奈良时代至江户初期,该局始终秘藏于正仓院北仓,明治维新时曾险遭变卖。1881年宫内厅清查文物,发现其棋杆遗失(现存为明治时期补制),但主体螺钿未损。1945年战时疏散期间,与“螺钿紫檀五弦琵琶”同批转移至奈良山区地窖避袭。1950年后严格遵循“年次开封点检”制度,仅于2002年、2019年两次公开展出。相较中国境内双陆文物(如吐鲁番出土双陆俑)多已残损,此局因正仓院“校仓造”恒湿环境而漆层如新,成为全球现存最完整的唐代双陆棋具实物‌

文物描述

‌螺钿木双陆局‌是日本正仓院珍藏的唐代博弈器具,属8世纪奈良时代漆木器杰作。棋盘呈长方形(纵54.3厘米、横31厘米、高16.7厘米),以紫檀木为胎,四周设短栏围挡。盘面镶嵌象牙月牙形“城”与对称分布的十二个圆形花眼“梁”,象征双陆棋的博弈路径。盘底为曲尺形板状腿,壶门式透光设计,下承云头托泥。装饰上运用“木画”技法,以白象牙、绿染鹿角、黑檀木、竹丝等材料拼接成唐草纹、飞鸟及蝶纹,其中飞鸟背部嵌竹丝表现翎羽纹理,工艺精绝‌

历史背景

此双陆局制作于盛唐时期,是唐代贵族流行的博戏用具。其形制与敦煌壁画《剃度图》中的多腿棋案一脉相承,纹饰元素与西安何家村出土鎏金银器高度相似‌。756年由光明皇后献纳东大寺,录入《国家珍宝帐》,成为圣武天皇私人藏品之一。双陆棋经丝绸之路传入日本,《续日本纪》记载其奈良时代风靡宫廷,而此局实物印证了唐代博弈文化东传的历程‌。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本土尚无完整唐代双陆局出土‌——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仅见小型螺钿木棋盘冥器(长28厘米),工艺简略‌,正仓院此件成为研究唐代棋艺的核心实证‌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