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玉尺八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玉器
所在国家
日本
所在机构
正仓院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6250

流失过程

由遣唐使吉备真备于735年携归日本。玉材取自西域和田,经丝路商队输入长安,再东传至奈良,反映唐代“玉作院”与日本“造寺司”的跨国合作。平安时代(794-1185年)后,玉尺八因雅乐衰微被长期封存,直至明治时期(1881年)正仓院清查时重现。1945年为避战火,与螺钿紫檀五弦琵琶等一同转移至奈良山区地窖,1953年回归正仓院。

文物描述

正仓院南仓所藏‌玉尺八‌为8世纪奈良时代宫廷乐器,长34.5厘米,由整块和田青玉雕琢而成,通体莹润,呈淡青色。管身开五孔(前四后一),吹口斜切,形制与唐代尺八一致,但材质罕见——唐代尺八多为竹制,玉制仅此一例。管身阴刻唐草纹与联珠纹,纹样精细流畅,兼具中亚粟特风格与唐代工艺特征。此物原属圣武天皇珍藏,756年随《东大寺献物帐》入藏正仓院,与“桦缠尺八”“牙尺八”同组,代表天平时代顶级音乐器具‌

历史背景

此尺八制作于8世纪中叶,正值日本全面效仿唐文化的“天平时代”。其原型为唐代宫廷雅乐器“尺八”,由遣唐使吉备真备于735年携归日本。玉材取自西域和田,经丝路商队输入长安,再东传至奈良,反映唐代“玉作院”与日本“造寺司”的跨国合作。纹样中的联珠纹属波斯萨珊王朝典型装饰,而唐草纹则体现长安流行样式,证实了奈良贵族对“唐物”的狂热追捧。据《续日本纪》记载,圣武天皇曾命乐人用玉尺八演奏唐乐《秦王破阵乐》,彰显其政治象征意义‌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