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花鸟背圆镜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铜器
所在国家
日本
所在机构
正仓院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6250

流失过程

平安时代末期存入正仓院北仓桐木箱,明治时期(1868年)曾遭盗窃追回,镜体无损但镜盒边缘出现微小裂痕。1945年为避战火转移至吉野山寺庙,采用蚕丝纸包裹防潮。2001年京都文化财研究所检测确认其合金成分与西安何家村窖藏唐镜高度一致。因尺寸巨大(远超同期日本镜),江户时代修复时未改动原结构。2024年"第76回正仓院展"中首次全貌展出,镜与盒同陈,被誉为"唐代铜镜工艺的时空胶囊",其保存完整度在现存唐镜中位列前三。‌

文物描述

花鸟背圆镜为唐代青铜制圆镜,直径达47.2厘米,是正仓院北仓珍藏的唐镜代表。镜背以高浮雕工艺刻画孔雀、凤凰及狮子纹饰:孔雀展翅尾羽层叠如扇,凤凰昂首衔芝草,狮子蜷卧呈守护状,细节处以阴线刻划羽毛与鬃毛纹理。镜缘平滑无饰,凸显主题纹样的立体感。经现代光谱检测,镜体采用白铜合金(铜锡比例约7:3),反光性能卓越,局部残留微量鎏金痕迹。其配套镜盒以整张皮革制成,盒身内衬绯色绫罗,盒盖与盒身衔接无缝,印证唐代"买椟还珠"式精工传统。‌

历史背景

此镜制作于盛唐开元至天宝年间(724-756年),属圣武天皇御用遗物,756年由光明皇后随《东大寺献物帐》献纳。纹饰融合跨文化元素:凤凰象征唐皇室祥瑞,孔雀纹源自印度佛教艺术,狮子母题则受波斯萨珊王朝影响。在奈良时期,它被用于东大寺重大佛事,镜中"花鸟兽"组合暗喻佛法普度众生(鸟寓解脱、兽表护法)。作为遣唐使携归的官造器物,其设计直接反映唐代两京作坊的顶级工艺,并推动日本"和镜"风格发展——例如京都西阵织纹样中的凤凰元素便受此启发。‌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