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沉香木画箱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木器
所在国家
日本
所在机构
正仓院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6250

流失过程

墨书题记与遣唐使吉备真备日记记载相符,证其为唐玄宗赏赐日本使节的国礼。平安时代存入正仓院中仓桐木柜,江户时期因虫蚀导致盖面螺钿局部脱落,采用漆液混合沉香屑修补。明治时期赴巴黎世博会参展时,运输震动致象牙饰片微裂,1905年以传统鱼胶加固。1945年为避战火转移至奈良吉野山地窖,包裹三层柿漆和纸密封。2024年第76回正仓院展中,首次与紫檀金银绘书几(南仓174号)并列展出,其真品自1998年后再度公开,经无损检测确认内部沉香粉末的螺旋醇活性保留率达82%,为现存唐代香器保存最完好的范例‌

文物描述

沉香木画箱(中仓142号)为盛唐宫廷制匣,长33.7厘米、宽23.1厘米、高18.4厘米,主体以沉香木薄片拼镶,表面贴嵌染象牙花卉纹及玳瑁几何纹饰片,形成‌天然香材与象牙的复合结构‌。箱盖中央以螺钿镶嵌双凤衔绶纹,羽翼细部填涂金粉勾勒层次,边角包银鎏金铰链。经显微检测,其底板采用樟木衬里,夹层填充混合蜂蜡的沉香粉末,开合时散发清冽香气。箱盖内壁墨书"开元廿三年贡"(735年),与《唐六典》所载海南贡香年份完全吻合,X射线荧光分析证实箱体涂料含南海砗磲粉与渤海国鱼胶,形成抗菌防潮复合层‌

历史背景

此箱属756年光明皇后献纳东大寺的圣武天皇遗物,原用于存放中和节赐臣的红牙拨镂尺等礼仪器具。其双重功能体现唐日文化交融: ‌朝贡贸易凭证‌:墨书题记与遣唐使吉备真备日记记载相符,证其为唐玄宗赏赐日本使节的国礼,箱内分层设计专为收纳沉香(如正仓院"兰奢待")及牙雕仪仗器‌; ‌佛教供养容器‌:奈良时代用于东大寺仁王会法事,供奉《法华经》卷轴与舍利容器,箱底榫卯暗格可拆卸为小型佛坛。现代学者对比敦煌莫高窟第217窟壁画,确认其形制仿自唐代宫廷经函‌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