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彩绘二十八足几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木器
所在国家
日本
所在机构
正仓院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6250

流失过程

该几自唐代传入日本后,始终未离开正仓院。明治时期(19世纪末)曾遭盗窃未遂,致右侧第三足出现裂痕,后经宫内厅修复。二战期间为避空袭,1944年秘密转移至奈良山区洞穴存放,1946年复归正仓院。1953年起纳入"年次开封调查"重点保护对象,2019年红外扫描发现底层绘有消褪的凤凰纹样,证实其最初等级高于现存外观所示。因其完整保存了唐代底漆工艺与彩绘层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东亚木器保护基准样本"。

文物描述

正仓院藏彩绘二十八足几是现存最完整的唐代栅足式家具,通体柏木制成,长120厘米、宽60厘米、高90厘米。其案面平整,两侧对称分布28根细密栅足,每足宽约2厘米,间距均等,形成轻盈通透的支撑结构。表面施朱漆为底,以矿物颜料绘缠枝牡丹与联珠纹,局部贴金箔装饰,纹样与西安何家村出土银器高度相似。足部底端包铜鎏金护角,兼具防潮与装饰功能,体现了唐代"精工华彩"的家具制作理念。

历史背景

此几制作于8世纪中叶唐玄宗时期,原为宫廷御用茶具或书案。754年随第十次遣唐使团东渡日本,作为国礼赠予圣武天皇。756年光明皇后将其与紫檀螺钿琵琶、金银平脱镜等珍宝一同献纳东大寺正仓院,记载于《东大寺献物账》第五卷。其二十八足设计较中原常见的十二足、十八足更为繁复,可能融合了新罗工匠的改良工艺,成为盛唐家具"东传变异"的典型例证。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