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最胜王经》帙正仓院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纸质品
所在国家
日本
所在机构
正仓院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6250

流失过程

756年入藏正仓院北仓(编号:北仓6-木画46),平安时代(794-1185年)因定期曝晾需解体重装,匠人于箱底夹层意外发现8世纪唐代麻纸《佛说灌顶经》残卷,后被鉴定为鉴真弟子思託的随写笔记。明治三十一年(1898年)首次公开展览时,经帙锁钥因锈蚀断裂,采用传统"金汞齐接铸法"修复。1944年避战转移奈良山洞期间,箱体产生纵向裂痕,1953年使用唐代原料配方的生漆掺鹿角粉填补。2019年奈良国立博物馆通过多光谱成像,在箱盖内侧揭示出被覆盖的墨书题记"西明寺藏 开元廿年造",为唐代寺院经藏管理体系提供物证‌

文物描述

最胜王经》帙是日本正仓院藏8世纪唐代佛教经卷外装,主体为木胎碧绫地金泥绘箱式经帙,通高23.5厘米,长宽各35厘米。经帙四面以泥金绘缠枝莲纹,顶面饰双凤衔绶带纹样,边角包镶鎏金铜角,开合处设银质蝶形铰链与锁钥。内层衬板可见墨书《金光明最胜王经》卷次标识,字迹与敦煌出土唐代宫廷写经风格一致。其独特之处在于箱盖内侧贴有七世纪粟特风格的联珠对鹿纹锦残片,印证了丝绸之路上织物与宗教文化的双向传播‌

历史背景

该经帙制作于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年),原属长安西明寺藏经。《金光明最胜王经》作为护国经典,由高僧义净于703年奉武则天敕命译出,经文强调"忏悔灭罪,护佑国祚",成为唐代皇室佛事核心典籍。752年,日本遣唐使吉备真备将经卷携归奈良,献予圣武天皇。天平胜宝四年(752年)四月,光明皇后于圣武天皇七七忌日将其装入此经帙,随六百余件御物献纳东大寺,收录于《国家珍宝帐》第49项,记为"碧绫金银绘箱"——此名称精确对应其青碧色底料与金银泥绘工艺‌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