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兽面纹斝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铜器
所在国家
法国
所在机构
赛努奇博物馆
流失原因
非法盗掘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73xxxx3396

流失过程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洲收藏家通过探险、盗掘或购买等方式大量获取中国文物。赛努奇博物馆(Musée Cernuschi)的创始人亨利·赛努奇(Henri Cernuschi)在1871-1873年亚洲之行中收购了大量中国青铜器,包括商周时期的兽面纹斝等‌

文物描述

高31.3厘米,口径18.4厘米,重1.8公斤。 这是一件以兽面纹为主要装饰的斝,所以命名它为“兽面纹斝”。斝是用于盛酒举行祼礼之器物,兼可用以温酒。这件斝上装饰有商代青铜器上常见的兽面纹,兽目突出,以鼻梁为中线,左右对称。细密夸张的线条突出神秘庄重的风格。

历史背景

商代中期(公元前16-前14世纪) 斝是古代丝路盛酒器营行,兼作祭神的祼器,是中国最早的礼器之一。此器敞口高颈,前有双柱作帽形,下有三锥足,足部与器腹相通。袋足的作用是为了在温酒时扩大受火面积,所以有温酒的作用。器物的颈、腹部各饰兽面纹。腹部兽面纹,双目突出,带有神秘感。此器形体高大,器壁匀薄,在口沿上有一周加厚的唇边,形成商代早中期青铜器的铸造特色。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