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大明永乐铜鎏金菩萨立像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石器
所在国家
法国
所在机构
赛努奇博物馆
流失原因
战争掠夺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73xxxx3396

流失过程

1860 年 10 月,英法联军火烧三山五园,潭柘寺僧众将寺中宝像仓促掩埋,仍被法军工程兵第 2 连掘出; 同年 12 月,法军上尉 Élie de Vassoigne 在天津将包括此像在内的 12 尊大型金铜佛像售予法国古董商 Louis Camentron; 1861 年 4 月,Camentron 在巴黎德鲁奥酒店举办“远征中国战利品”拍卖,银行家亨利·赛努奇(Henri Cernuschi)以 5 800 法郎拍得此像; 1898 年,赛努奇博物馆(Musée Cernuschi)正式开放,该像编号 MC.1861.4,自此陈列于一层“永宣宫廷造像”专厅,流失于赛努奇博物馆

文物描述

通高 137 cm,菩萨直立,身躯微呈“S”形扭转,头部略向右倾,神态慈悲静穆;头戴五叶宝冠,冠叶镂空缠枝莲纹,正中嵌小化佛;缯带于耳后飞扬,发髻高束成塔状,发丝缕刻清晰;袒上身,胸前佩戴 U 形连珠璎珞,腹部紧收,脐窝深陷,富有弹性;肩披帔帛,绕臂下垂,衣缘錾刻卷草纹;左手当胸结说法印,拈莲茎;右手下垂施与愿印,亦执莲茎,莲枝向上蜿蜒,花蕾、盛莲、莲蓬各一,象征三世;下着长裙,裙褶呈放射状铺陈,赤足立于双层仰覆莲座,莲瓣修长尖卷,上下缘各饰一周联珠纹;座前沿阴刻楷书“大明永乐年施”六字款,并附梵、藏文对照,字体遒劲娟秀;通体鎏金色泽金黄厚重,堪称永宣宫廷造像巅峰之作

历史背景

永乐四年(1406)始,明成祖为巩固对藏区的管辖,命御用监“佛作”批量铸造鎏金铜像,作为对西藏上层僧侣的赏赐与宗教笼络。该像即为此政策的实物见证:它采用汉藏融合的造型(汉式温婉面容+藏式仰覆莲座),材质、工艺皆由宫廷严格控制,集中体现了永乐时期皇家作坊“范铸—精修—鎏金—嵌宝”的完整流程,是研究明代中央与西藏关系、永宣宫廷艺术水准及汉藏文化交流的无可替代的孤例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