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妙法莲华经》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南宋
文物材质
纸质品
所在国家
日本
所在机构
静嘉堂文库美术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赖研究员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30xxxx8609
流失过程
暂无具体过程
文物描述
画面呈现经变画形式,结合经文与佛教故事图像,是研究南宋佛教艺术、经文传播的重要文物 ,反映当时佛教文化与书画工艺融合的特点。
历史背景
《妙法莲华经》约在公元 1 世纪前后于印度成书,后经中亚丝绸之路传入中国,逐渐受到推崇,到南宋时期,法华信仰已是东亚佛教文化圈的一大特色,该经中的《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被东亚佛教徒日常念诵,促进了观音信仰的盛行。南宋虽偏安一隅,但佛教依然较为兴盛,寺庙众多,佛教文化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写经、刻经活动频繁,为《妙法莲华经》的创作与流传提供了宗教土壤。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