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置于原始匣钵中的钧窑粗陶碗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北宋
文物材质
瓷器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38xxxx6427

流失过程

暂无具体过程

文物描述

这是一件宋至元时期的陶瓷制品,外观呈现为较厚重的陶质器型,似碗或盆状,整体保留着岁月侵蚀后的土沁痕迹,质地古朴粗糙。器物局部露出灰白釉色,釉面有自然的岁月包浆,其独特的形态,大概率是当时窑场用于烧造瓷器的窑具(如匣钵 ),或是烧制过程中因意外形成的残次品,从其构造可窥见宋至元时期陶瓷烧造工艺的一些细节,对研究古代陶瓷生产流程有一定实物参考价值。

历史背景

宋至元时期,中国陶瓷业发展至高峰。宋代 “瓷都” 景德镇逐步崛起,各大窑系(如北方的定窑、钧窑,南方的龙泉窑、景德镇窑等 )争奇斗艳,陶瓷生产分工细化,从选料、制坯到烧造,工艺成熟,且受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兴盛影响,瓷器大量外销,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元代虽为少数民族政权,但重视手工业,陶瓷在继承宋制基础上,有新风格(如元青花 ),窑业生产持续发展,这件器物所处时代,正是陶瓷烧造技术传承创新、行业蓬勃的阶段,见证着当时陶瓷产业的繁荣与工艺探索。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