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船》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清
文物材质
纸质品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38xxxx6427
流失过程
暂无具体过程
文物描述
这是一幅中国外销水彩画,以珠江三角洲的鸭船为主题,描绘了一艘专为养鸭和运输鸭设计的船只,画面中两位农夫在船舱顶部交谈。船的竹制平台为封闭式笼状(与另一幅类似作品 4173.12 的开放式平台不同)。作品采用水彩、不透明水彩、墨水绘制,以白色提亮,创作于通草纸(pith paper)上,边缘贴有蓝色丝绸纸,尺寸为高 250 毫米、宽 337 毫米,现处于菲茨威廉博物馆馆藏存储状态。
历史背景
这幅画创作于 19 世纪(约 1840-1870 年),属于中国外销艺术范畴,体现了当时外销水彩画的风格。画中引用《番禺县志》记载,反映了珠江三角洲地区以鸭船养鸭为重要畜牧业的生计方式:每船可容 3200 只鸭,晨放岸觅食,深秋肥鸭运至广州售卖、留养产蛋或制成腊鸭,是研究 19 世纪岭南地区农业与民俗的形象资料。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