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玉佛教五供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清
文物材质
玉器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博物馆
流失原因
战争掠夺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38xxxx6427
流失过程
1900 年义和团运动期间,这套五供被一名俄国人从北京劫掠,之后在俄国境内被出售,开始了海外流转历程。1946 年,奥斯卡・C. 拉斐尔(Oscar C. Raphael)将其遗赠给菲茨威廉博物馆,入藏编号为 O.78 A-E-1946,成为该馆应用艺术部的馆藏文物,其流失经历也折射出近代中国文物流失的一段历史。
文物描述
这是一套由碧玉制成的佛教五供,整体呈深绿色并带有黑色斑点,包含两件烛台、两件花瓶和一件香炉。其中,花瓶与香炉上雕刻有仿古玉纹饰,工艺精巧,纹饰古朴。整套器物搭配一个精心雕刻的木质底座,现陈列于菲茨威廉博物馆的亚洲艺术展厅(Gallery 28),是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宗教祭祀器具。
历史背景
该套五供制作于 1700-1800 年,正值清代时期。清代玉器工艺达到鼎盛,尤其在宗教用器制作上,既注重材质的选用,又讲究纹饰的寓意。这套五供作为佛教祭祀用器,其仿古纹饰体现了对传统玉文化的传承,且收录于《不朽之石 —— 中国玉器从新石器时代到二十世纪》一书,还曾参与相关玉器展览,对研究清代玉器工艺与宗教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