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商殷墟甲骨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骨器
所在国家
加拿大
所在机构
皇家安大略博物馆
流失原因
非法交易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81xxxx6518

流失过程

当地村民为牟利,在殷墟(小屯村一带)疯狂挖掘,仅 1904 年就出土约 10 万片甲骨。这些甲骨被古董商收购后,通过天津、上海等口岸转售,其中大量被在华外国传教士、外交官、商人购得 —— 例如,英国浸礼会传教士明义士(James Mellon Menzies)在 1914-1926 年间,通过低价收购或直接组织挖掘,获取甲骨约 5 万片,后多数流入加拿大、英国博物馆。

文物描述

殷墟甲骨是中国商朝后期 (公元前14世纪晚期至前11世纪中期)都城遗址──河南安阳小屯殷墟出土的王室占卜记事用的龟甲兽骨。包括经过整治、钻凿、烧灼、刻辞的龟腹甲、背甲和肩胛骨等。因文字契刻于甲骨之上,故称甲骨文。殷墟甲骨文是殷王朝占卜的记录。甲骨的纳贡、收贮、整治、钻凿及占卜方法、程序和卜辞的语法、辞例等形成一套严格而有系统的制度。

历史背景

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王八担”、“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所刻文辞因系记述占卜事项,故称卜辞。关于非王卜辞,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由伊藤道治、李学勤等学者提出,但由于非王卜辞较少,一直有学者对其存在表示怀疑,花东甲骨的发现确认了非王卜辞的存在,同时也为解决非王卜辞与王卜辞之间的各种矛盾提供了契机。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