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白铜蟠螭纹 “子孙永昌” 铭文镜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东汉
文物材质
铜器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38xxxx6427
流失过程
暂无具体过程
文物描述
这是一面汉代白铜镜,现陈列于菲茨威廉博物馆亚洲艺术展厅(Gallery 28)。镜身以白铜制成,边缘宽阔凸起,饰有浅浮雕的蟠螭纹;中央镜钮周围刻有铭文,意为 “子孙永昌”;边缘与中央区域之间的纹饰带中,刻有七种神话动物,整体纹饰与铭文布局规整,工艺精细。
历史背景
该铜镜制作于汉代(公元前 206 年 - 公元 220 年),是汉代青铜铸造与装饰工艺的典型作品。汉代铜镜盛行铭文与祥瑞纹饰,“子孙永昌” 的铭文寄托了对家族延续的美好祈愿,蟠螭纹与神话动物则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信仰与审美取向,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曾参展 1936 年曼彻斯特中国艺术展(编号 115),收录于《国际中国艺术展》相关文献。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