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深褐玉龟钮 “春南侯” 印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清
文物材质
玉器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38xxxx6427
流失过程
其 1929 年 12 月购自上海的李默公(Li Mo Kung),后归入奥斯卡・C. 拉斐尔(Oscar C. Raphael)收藏,1941 年纳入其遗赠清单,1946 年正式入藏菲茨威廉博物馆,入藏编号为 O.72-1946,现归属于该馆应用艺术部。其流转轨迹反映了晚清仿古玉器的海外收藏路径。
文物描述
这是一件制作于 19 世纪(清代)的玉质印章,高 1.95 厘米。其材质为深褐色软玉,印座呈方形,顶部雕刻有龟形钮,印文可辨识为 “春南侯”。这件印章整体仿照汉代官印的风格打造,但从印文的雕刻特征来看,实则为晚清时期的作品,生动体现了清代仿古玉器在形制与工艺上对汉代印式的借鉴与追摹。它被收录于《不朽之石 —— 中国玉器从新石器时代到二十世纪》一书的第 64、65 页,具有一定的文献参考价值。
历史背景
该印章制作于 19 世纪(1800-1900 年,清代),收录于《不朽之石 —— 中国玉器从新石器时代到二十世纪》(第 64、65 页)。晚清时期,因铁路建设导致大量古墓出土文物,催生了仿古玉器的制作热潮,此印虽仿汉官印,但 “春南侯” 不见于文献记载,推测为满足当时收藏风尚而作,对研究清代仿古玉工艺、印章文化及收藏史具有参考价值。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