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汕头碗盆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瓷器
所在国家
加拿大
所在机构
皇家安大略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81xxxx6518

流失过程

汕头相关的陶瓷器(通常被称为 “汕头器”)主要是通过外销形式流向海外。潮汕地区陶瓷制作历史悠久,旧时潮属窑口遍布。汕头作为重要港口,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陶瓷出口的重要集散地。早在明清时期,伴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潮属窑口的陶瓷制品除满足国内需求外,就已开始出口海外。当时,汕头港的陶瓷制品通过海上航线,销往台湾、琉球以及日本长崎等地。

文物描述

器型的形式多样,多采用当地的陶土或瓷土制作,质地因年代和制作工艺而异。早期的碗盆胎质相对粗糙,含有较多杂质,颗粒感较强;随着制作工艺的进步,胎质逐渐变得细腻、致密,如明清时期的一些精品瓷器,胎体坚硬,质地纯净。有薄胎和厚胎之分,给人一种质朴、坚实的感觉,常见于民间日常使用的器物,能够承受一定的磨损和碰撞。

历史背景

汕头器并非特指汕头本地生产,而是以汕头港为主要外销口岸的潮汕地区(潮州、揭阳、饶平、普宁等)窑口产品的统称。潮汕地区制瓷历史悠久,唐代已出现成熟窑场(如潮州北窑),宋代以青白瓷、青瓷为主,元代引入青花工艺,为明清 “汕头器” 的兴盛奠定了技术基础。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