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角件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东周
文物材质
铜器
所在国家
加拿大
所在机构
皇家安大略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81xxxx6518

流失过程

流失过程不详

文物描述

角雕文物的材质多为牛、羊、鹿、犀牛等动物的角。不同动物角的质地、颜色、纹理各有特点,例如犀牛角有较粗的直线纹,角的顶端有小砂眼,近似蜂窝状,表面为乌黑色,内中渐浅,为灰褐色或浅灰黄色;水牛角有的呈黑色,有的呈灰黄色半透明,有的带有斑纹。角雕艺术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不同时期的角雕文物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文化艺术和审美观念,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历史背景

早期人类利用动物角(尤其是鹿角、牛角)的天然硬度与韧性,将其切割为片状,制作简单工具(如刮削器、切割刃)或武器配件(如箭簇、矛头镶片)。此时的角片多保留原始切割痕迹,无刻意纹饰,仅为生存需求服务。例如,北京周口店遗址、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鹿角片,边缘有明显使用磨损,印证了原始先民 “就地取材” 的生存智慧。随着宗教意识萌芽,角片因与 “动物灵力” 相关(古人认为鹿角象征生命力、牛角代表力量),被纳入祭祀体系。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