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烧盘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元
文物材质
瓷器
所在国家
加拿大
所在机构
皇家安大略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81xxxx6518
流失过程
流失过程不详
文物描述
龙泉烧盘采用了多种烧制工艺,如垫烧、支烧等。在烧制过程中,通过控制窑温、窑内气氛等因素,使瓷器呈现出不同的釉色和质感。北宋时期的刻花、划花工艺,是用竹制或铁制工具在坯体表面刻划纹饰;南宋时期的印花工艺,是将模具上的纹饰印在坯体上;贴花工艺则是将事先制作好的纹饰贴在坯体上再进行烧制;元代的露胎贴花工艺,更是在施釉的坯体上贴上露胎的花纹,经烧成后花纹因氧化呈红褐色,形成独特的装饰效果
历史背景
元代疆域辽阔,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荣,龙泉窑成为外销瓷器的 “主力窑口”。为适应中东、东南亚采用 “露胎贴花” 工艺(花纹处不施釉,烧成后呈赭红色),纹饰融合中西方元素(如模仿波斯银器的缠枝纹、阿拉伯书法纹,或中国传统的云龙纹、八仙纹),形成 “中西合璧” 的独特风格。市场需求,龙泉烧盘发生显著变化。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