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官补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清
文物材质
纸质品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38xxxx6427
流失过程
暂无具体过程
文物描述
这是一件 18 世纪(约 1700-1799 年)的官补,长 29 厘米,宽 28.5 厘米,属纺织品类别。器物以缎(Satin)为地,采用丝绣与金线绣工艺制成,配色包括蓝、绿、米白、白、红、金等,运用了缎面绣、茎绣、贴线绣、卷边绣及平针绣等多种针法。补子主体图案为一只孔雀立于岩石上,背景饰有天空、云纹、海浪,边缘以山海纹为框,上方有吉祥符号、云纹及红色太阳,孔雀头部还饰有孔雀羽细节,整体纹饰繁复精美,体现了清代官补在刺绣工艺与等级象征上的特点。
历史背景
官补是清代官员官服上的标志性装饰,用于区分官员品级,孔雀纹是清代武官三品的象征(文官以禽鸟、武官以走兽区分品级,孔雀为武官三品标识)。18 世纪清代官补工艺成熟,刺绣技法多样,纹饰题材既体现等级制度,也融入吉祥寓意(如太阳象征皇权、山海纹象征江山永固)。这件官补对研究清代服饰制度、刺绣工艺、官员品级标识及社会等级文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反映了清代官服制度与手工艺的紧密结合。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