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鈿庄唐大刀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唐
文物材质
铁器
所在国家
日本
所在机构
正仓院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6250
流失过程
754年由遣唐使吉备真备携归日本,作为国礼献给圣武天皇。平安时代(794-1185年)每年曝晾时以桑皮纸包裹防潮,江户时期因密封仓储未受损。757年因藤原仲麻吕之乱,皇室取出正仓院92口刀剑用于平叛,战后仅此刀与另两口杖刀(现藏北仓39号)幸存归库。明治三十一年(1898年)开仓发现漆层龟裂,由京都工匠采用生漆掺米糠灰修复;1945年为避战火转移奈良山区,战后完整回藏。2024年高精度扫描揭示鞘内残留755年调饰金屑,证实其历经1268年仍保留原始装饰层
文物描述
金银钿装唐大刀现存于日本奈良正仓院北仓38号,为唯一完整保存的盛唐贵族佩刀实物。该刀全长99.9厘米,刃长78.2厘米,采用“锋两刃造”(刀尖双刃)设计,刀身微曲,刀茎尾部开孔,重量约532克。刀柄以白色鲛鱼皮包裹,柄首与鞘身装饰金银平脱卷草纹,并镶嵌蓝琉璃、水晶及玉髓等宝石;刀鞘施黑漆,运用唐代“末金镂”工艺(即漆面撒金屑成纹),刻绘飞鸟、唐草卷云纹,工艺精度达0.2毫米线刻。经X光检测,刀装具为银底鎏金,簧片舌端錾刻粟特风格四瓣花纹,凸显唐代金银器与丝路艺术的融合
历史背景
此刀制作于公元8世纪中叶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属唐代宫廷作坊特制的礼仪刀具,与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的鎏金银器属同一工艺体系。754年由遣唐使吉备真备携归日本,作为国礼献给圣武天皇。756年圣武天皇驾崩后,其遗物入藏东大寺正仓院,《东大寺献物帐》(编号:北仓38)明确记载“金银钿装唐大刀一口”,与吴竹竽、螺钿紫檀琵琶等同批纳入皇室珍宝,代表唐代“十部伎”乐舞仪典的贵族兵器配置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