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玳瑁螺钿八角箱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漆器
所在国家
日本
所在机构
正仓院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6250

流失过程

754年由遣唐使吉备真备携归日本,756年随圣武天皇遗物入藏东大寺正仓院。平安时代(794-1185年)依皇室敕令,每年秋季曝晾时以桑皮纸包裹防潮。江户时期因正仓院“敕封”制度长期密封,未受战乱侵扰。明治三十三年(1900年)开仓检查时发现玳瑁甲片翘曲,由京都漆匠采用唐代古法以生漆掺米糠灰填补粘合;1919年因拆卸研究导致部分螺钿错位(1960年红外扫描复原原始纹样)。2018年奈良国立博物馆展出时,经显微检测发现箱底隐秘墨书“天宝十四年造”(755年),为断代提供直接证据‌。现存状态完整,系全球唯一唐代玳瑁螺钿器传世孤品‌

文物描述

玳瑁螺钿八角箱为日本正仓院藏唐代漆器珍品,通体以木胎为基,表面满贴玳瑁甲片,其上镶嵌厚度仅0.1毫米的夜光贝螺钿,拼缀出唐风花鸟纹饰。箱盖中心饰八瓣宝相花,花心嵌缅甸琥珀,下衬朱红色漆底;侧面以螺钿勾勒鸳鸯戏莲图,莲叶舒展,羽翼细节采用毛雕技法(线刻深0.2毫米),局部贴嵌青贝增强光泽‌。箱体直径约40厘米,高12.7厘米,八角棱线处包银边加固,内壁髹黑漆并残留唐代麻布裱糊痕迹‌

历史背景

此箱制作于盛唐开元天宝年间(约8世纪中叶),属皇室御用工坊作品,纹饰融合中原花鸟与粟特金银器元素。其螺钿工艺与正仓院藏“螺钿紫檀五弦琵琶”同源,琥珀镶嵌技法亦见于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器物。754年由遣唐使吉备真备携归日本,756年随圣武天皇遗物入藏东大寺正仓院,《国家珍宝帐》记为“玳瑁螺钿八角箱”(编号中仓146),原用于收纳供奉大佛的珍宝‌。同时入藏的平螺钿背八角镜(北仓29)与之工艺一致,印证唐代螺钿器物的标准化宫廷生产体系‌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