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漆金薄绘盘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漆器
所在国家
日本
所在机构
正仓院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6250

流失过程

756年随圣武天皇遗物入藏正仓院.平安时代(794-1185年)以桐木箱封存,每年曝晾时仅由皇室敕使开封‌。明治三十三年(1900年)发现漆层龟裂,京都宫廷匠人采用唐代古法——以生漆混合米糠灰填补裂隙3。1945年战时转移中琉璃承盘碎裂,1951年参照法门寺地宫出土琉璃器残片复烧补制‌。2019年奈良国立博物馆通过碳十四检测确认木胎为秦岭七叶树材,并复原香印使用场景:将沉香粉压模成莲纹篆香,置于盘中点燃时烟萦绕如佛光‌

文物描述

正仓院南仓收藏着一件用日本厚朴材木雕成的莲池,底座雕成蜿蜒起伏的池堤,池底用白色描绘白沙,放置贝壳,一株莲花出水,主茎绽放三朵莲花,有莲蓬为芯,左右两茎托起两片荷叶,还有两株莲蕾含苞待放。莲茎用金铜制成,莲蓬、花瓣、翻叶都是木雕贴金箔,极其精巧。如此优美的造型,也出现在法门寺地宫出土的文物中,令人惊喜。这件文物被称作“银芙蕖”,芙蕖就是莲花。法门寺的这枝芙蕖以银箸做莲茎和底座,用银箔做成花叶,主茎顶端有莲蓬为芯的莲花一朵,内外三层,共十六瓣。主茎中部有莲蕾一朵,由此分出两枝莲茎,左右伸展,荷叶翻卷,舒展飘逸。

历史背景

此盘制于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属752年日本东大寺举行"大佛开眼"佛法大会的供奉圣物‌。其莲花造型契合《法华经》"莲台净土"意象,迦陵频伽纹样与敦煌莫高窟172窟《观无量寿经变》壁画中的妙音鸟完全一致,底部墨书"香印坐"题铭证实其为唐代佛教香印专用器具‌。756年随圣武天皇遗物入藏正仓院,《国家珍宝帐》载其与银香炉、紫檀琵琶同属"佛前具"礼器组‌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