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缥地大唐华文锦琵琶袋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纸质品
所在国家
日本
所在机构
正仓院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6250

流失过程

756年随圣武天皇遗物入藏东大寺正仓院。平安时代(794-1185年)作为"敕封宝物"密封存藏,每年曝晾时以桑皮纸包裹防潮‌。明治三十三年(1900年)正仓院清查时被发现,未记录明显损伤;1945年为避战火转移奈良山区,战后完整归藏‌78。现代研究通过纤维分析确认其染料为唐代靛蓝与茜草,2024年复旦学者韩昇编著的《正仓院》再版,将其列为"再现大唐织锦艺术巅峰"的代表文物‌

文物描述

缥地大唐华文锦琵琶袋为日本正仓院藏唐代丝织珍品,长93.9厘米、宽43.9厘米、厚5.1厘米,以海昌蓝色(缥色)为底‌。袋面织造直径53厘米的团花纹样,以九色丝线(含白、黄、绿、赤、紫等)呈现莲花、忍冬等对称花草,纹饰富丽端庄,工艺代表盛唐纬锦巅峰水准‌。其功能为收纳琵琶,锦袋与乐器相映成辉,现存状态完好,丝绸质地历经千年仍显光泽‌

历史背景

此锦袋制作于盛唐时期(8世纪中叶),采用当时最先进的纬锦技术,纹样融合中原花卉与西域装饰风格,属皇室用器级别‌。756年随圣武天皇遗物入藏东大寺正仓院,《东大寺献物帐》明确记载其为配套皇室乐器的织物配件‌。其纹饰与敦煌壁画中的唐代华文锦高度相似,而九色织锦技术在中国本土已无实物存留,成为研究唐代丝绸的核心标本‌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