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卷第五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唐
文物材质
纸质品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大英图书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8xxxx8454
流失过程
暂无具体流失过程
文物描述
《法华经》是大乘佛教核心经典之一,强调“一切众生皆可成佛”,主张三乘归一(声闻、缘觉、菩萨皆归于佛乘)。这卷《妙法莲华经》卷第五,历经岁月的洗礼,纸张已呈现出陈旧的黄褐色,表面有明显的岁月痕迹,诸如细微的褶皱、斑驳的泛黄以及部分边缘处的磨损与残破 。纸张质地应是传统的手工纸,纤维分布自然,仍保留着一定的韧性,从整体形制来看,它采用了长卷形式,符合古代写经的常见样式,便于翻阅和保存 。《妙法莲华经》卷第五的经文,继续围绕着佛教的核心教义展开,深入阐述了如何引导众生走向解脱和觉悟的道路。 其中包含了诸多劝诫与教导,警示修行者要远离各种不良的行为和环境,如“大臣”“凶险贼者”等描述,意在提醒修行者应避免与那些可能会阻碍自己修行的人或事物接触 。同时,经文中还提到了“菩萨则以无所畏心,不怀怯” 。经文还对一些世俗的欲望和行为进行了剖析。此卷经文的字体属于典型的写经体,兼具实用性与一定的艺术美感 。字体风格偏向楷书,笔画较为规整,但又不像唐代楷书那样法度森严,而是带有一种古朴自然的气息 。其笔画粗细变化相对较为均匀,横画平稳,竖画挺直,撇捺等笔画虽有一定的舒展,但并不张扬 。字与字之间的间距较为匀称,排列整齐有序,整体布局给人一种端庄、肃穆之感。
历史背景
唐朝时期,国力强盛,社会稳定,统治者对佛教采取较为宽容和支持的政策。从唐高祖时期开始,佛教就逐渐发展,《妙法莲华经》作为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崇。此品颠覆世俗对佛陀寿命的认知,揭示佛陀实为久远成佛,寿命无量。佛陀以“医子喻”说明示现涅槃是慈悲权巧,旨在激励众生珍惜佛法。此品确立了大乘佛教的佛陀观。《妙法莲华经》强调一切众生皆具佛性,无论其出身、种姓、善恶,都能通过修行获得解脱、成就佛果。经文通过描绘诸佛菩萨,如观音菩萨寻声救苦的事迹,传达出强烈的慈悲精神,体现了对众生苦难的深切关怀和救拔一切众生脱离苦海的宏大愿力,鼓励信众践行慈悲利他的菩萨行。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