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窑葵口洗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北宋
文物材质
瓷器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大英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8xxxx8454
流失过程
这件汝窑天青葵口洗最初是英国著名收藏家阿尔弗雷德·克拉克夫妇的藏品,1936年克拉克夫妇将其中一件花式洗捐赠给大英博物馆;另一件花式洗在1976年被出售,并由日本收藏界巨亨茧山龙泉堂竞得,最后于2012年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高调出场”并被拍出2亿天价。
文物描述
汝窑天青花式洗,直径13.5厘米,六葵瓣花式,口略撇,上丰下敛,浅腹薄壁。棱角含蓄,器身随沿起伏,圈足微外撇,底有细小芝麻钉痕3枚。通体罩釉,淡绿如天青,冰裂开片隐若,间以细纹色略沉,葵瓣边沿薄釉处投淡淡暗紫,偶露色深胎土。
历史背景
“汝窑为魁”这句话是南宋人叶寘说的,南宋人对北宋充满了怀念和敬意。一个饱读诗书的民族被一个骑马的“粗人”赶得渡江而另建家园,家当丢得差不多了,所以另一个南宋人周煇也对汝窑发出了“近尤难得”的感喟。 汝窑高就高在瓷器烧造时包含了哲学思考,北宋的皇帝及师傅们在文化需求上都不是等闲之辈,他们已发现瓷器可以更多地肩负使用之外的文化责任。谁知汝窑烧造成功后好景不长,徽钦二宗还没欣赏完就丢失了江山,后来还丢了性命,南宋人把对祖宗的怀念寄托在为魁的汝窑瓷器之上,实属正常。一千年来,汝窑的经历已成为故事传奇。
汝窑之所以珍贵,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其在北宋是仅供宫廷使用的官窑,前后只烧造了20年左右,它用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般美妙,温润古朴,南宋时就有文献记载说汝窑在当时就十分难得。宋元明清以来,汝瓷都被皇宫深藏,视若珍宝,民间因此也有“纵有家产万贯,不如汝瓷一片”的说法。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