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砂岩观音菩萨立像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南北朝
文物材质
石器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大英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8xxxx8454

流失过程

藏品来源:布鲁克‧塞维尔永久基金赞助购藏

文物描述

这尊观音菩萨像,体态轮廓优美,面相圆润,神态安详,头戴花鬘冠,冠前正中为阿弥陀佛坐像。雕像双手可能原为木质,现已遗失。

历史背景

雕塑并非是中国本土的艺术形式。公元一世纪,随着佛教从印度传入,对雕塑的兴趣才在中国渐渐兴起。汉代覆灭之后,中国进入了一个长达三个多世纪的分裂割据时期,多个政治势力兴起,最终建立起一系列的南北方政权。鲜卑拓跋部统治中国北方近两百年,这些异族皇帝很多都是虔诚的佛教徒。他们推崇佛教为国教,并资助修建了大型的佛教寺庙。早期佛像多采用浅雕手法,体态较为僵硬,整体看起来比较偏平。到了制作这尊观音像的北齐,佛像的面部变得更加丰满圆润。   观音菩萨本无男女之相,但在佛教传入中国以后,观音通常以女性形象出现,配饰华美。以这尊菩萨像为例,帔帛自双肩下垂,颈部佩戴项圈,身佩“X”形璎珞,身前的珠宝串垂至膝盖以下。垂饰上的团形花纹起源于西方,经由中亚传入中国。   这尊雕像最初带有彩绘,并饰以金箔,如今只有在长袍的边缘才能看见颜料痕迹。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