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年间瓷鹤摆件二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清
文物材质
瓷器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38xxxx6427
流失过程
暂无具体过程
文物描述
这是一件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5 年)的瓷鹤摆件,为一对中的一件,高 34.3 厘米,宽 15.2 厘米。鹤站立于亮泽的珊瑚红与灰色岩石底座上,通体以哑光白釉为底,点缀黑色斑纹,腿部与足部呈淡绿色;羽毛部分采用刻划工艺,通过在釉面划痕细腻地表现出羽毛的层次感与纹理,整体造型栩栩如生,既展现了对自然生物形态的精准捕捉,又蕴含着吉祥寓意,兼具艺术观赏性与文化象征意义。
历史背景
清代乾隆时期,瓷塑工艺进入鼎盛阶段,动物造型瓷器因其精湛的工艺和吉祥的寓意,成为宫廷与民间追捧的陈设品。鹤在传统文化中是长寿、高洁的象征,常与松、石等元素组合,构成 “松鹤延年” 等经典吉祥图案,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这件瓷鹤的制作工艺精细,色彩搭配和谐,刻划手法娴熟,不仅体现了乾隆时期制瓷业对自然物象的艺术化再现能力,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雅致生活与吉祥文化的追求,是清代中期瓷塑艺术与民俗文化融合的典型代表。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