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康熙年间青花碗(星纹)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瓷器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38xxxx6427

流失过程

暂无具体过程

文物描述

这是一件清代康熙年间(1662-1722 年)的硬瓷青花碗,直径 20.9 厘米,高 9.5 厘米,为日常饮食或陈设用器。碗体略呈花瓣状(微凸棱设计),造型圆润中带精巧,线条流畅自然。采用釉下青花工艺装饰,外壁以分区形式绘制星纹图案,内壁中心区域则在卷草纹环绕中饰有三个星纹,纹饰布局对称规整,青花色泽明快,与洁白的瓷面形成鲜明对比。碗底有青花双圈款,款识形如花朵,是康熙时期民窑瓷器常见的款识风格。整体瓷质坚硬细腻,釉面光洁,既满足了日常使用的耐用需求,又因简洁雅致的纹饰展现出实用与美观的平衡,具有典型的清代早期民用青花瓷特征。

历史背景

清代康熙时期是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景德镇制瓷业在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硬瓷烧制成熟,青花钴料(多为国产浙料)发色稳定,纹饰题材丰富多样。星纹作为一种简洁的几何纹饰,在清代早期青花瓷中较为常见,虽无明确吉祥寓意,但因其构图对称、绘制便捷,成为民间用瓷的常用装饰元素。这件青花碗的花瓣状造型与分区纹饰设计,反映了康熙时期瓷器造型从明代的古朴向精巧过渡的特点,同时也体现了当时民窑青花瓷 “注重实用、兼顾美观” 的生产理念。康熙年间,青花瓷不仅满足国内需求,还通过海外贸易大量外销,这类纹饰简洁的民用青花碗也可能随着贸易流向海外,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实物见证。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