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五彩盖罐 (锦地开光)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瓷器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38xxxx6427

流失过程

暂无具体过程

文物描述

这是一件清代康熙年间(1662-1722 年)的硬瓷盖罐,带盖,高 25.9 厘米,直径 21 厘米,为陈设或储物用器。器物采用硬瓷材质,施釉后以铁红、绿、松石绿、蓝、黄、紫、黑等珐琅彩绘制纹饰,工艺上结合拉坯、施釉与彩绘技法。造型为卵圆腹,向略内凹的底部渐收,搭配圆顶盖。纹饰布局精巧:器身以 “锦地开光” 为主要形式,四组纵向开光内分别绘制两类图案两组为仕女立于盆栽梅花旁,另两组为圭形瓶及 “百宝”;锦地纹样在肩部边框重复出现,边框内点缀 “四艺”符号;盖的底部边缘有匹配边框,装饰更多 “百宝” 与符号。整体纹饰繁而不乱,兼具叙事性与装饰性。

历史背景

清代康熙时期是五彩瓷的鼎盛阶段,盖罐上的 “仕女、梅花、百宝、四艺” 等题材,融合了文人审美与民间吉祥寓意:“百宝” 象征富足雅致,“四艺” 代表文人修养,仕女与梅花则传递清雅意境,集中体现了康熙时期瓷器 “图必有意,意必吉祥” 的特点。这件盖罐的纹饰布局与工艺,是当时制瓷业对传统题材创新演绎的例证。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