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五彩描金葫芦瓶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瓷器
所在国家
日本
所在机构
东京国立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赖研究员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30xxxx8609

流失过程

本作品是中国景德镇窑极为兴盛的明代16世纪下半叶烧成的五彩瓷器,不只供应中国国内需要,也输出到欧洲或日本等国外地区。

文物描述

本作品是下半部分呈四方体的瓢状大号瓷瓶。上下两个鼓腹都绘有四方形的开光,红色底上以金彩描绘了花卉和人物的图样。红色瓶颈上也用金彩描绘了唐草纹。开光周围在红底上细致地填满了七宝连纹和毘沙门龟甲纹。下腹的上端四角上各绘有一枚圆形开光,其内分别写着“福、寿、康、宁”的金字。瓶身底面为平底,中央圆形内以青花书“富贵佳器”款。

历史背景

明代五彩描金葫芦瓶是中国陶瓷史上极具代表性的珍品,其诞生与流行深度嵌入明代中后期的社会文化、宗教信仰与手工业发展脉络中,背后既有工艺技术的突破,也有时代思潮的烙印。明代五彩描金葫芦瓶不仅是制瓷工艺的巅峰之作,更是明代中后期宗教信仰(道教)、皇权意志、商品经济与全球贸易交织的缩影。每一道金彩、每一处纹饰,都藏着那个时代的欲望与梦想 —— 皇帝对长生的追求,工匠对技艺的突破,欧洲贵族对东方的想象,最终都凝结在这只 “福禄双全” 的葫芦之中,跨越数百年,仍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