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釉金银彩牡丹纹碗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北宋
文物材质
瓷器
所在国家
日本
所在机构
东京国立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赖研究员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30xxxx8609
流失过程
代定窑的出色作品中,传入朝鲜半岛的也有很多,仅有一部分流散到了日本。一般认为此碗为上流社会馈赠贵宾的高档礼品。
文物描述
此为小型碗,几乎可以单手圈住,若仔细观察口缘的缺损部分,可知此碗釉较厚、白瓷胎极薄。如此锐利的造型正是定窑的特征,尤其是施有金彩装饰的本作品是被称为“金花定碗”的优秀之作。所谓柿釉是铁釉的一种,是指由于烧制过程中出现的化学变化,釉药表面产生柿黄色釉膜的釉。在柿釉上施以牡丹及蝴蝶形状的金彩。
历史背景
宋代是中国陶瓷艺术的鼎盛时期,定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以烧白瓷为主,但也有酱色釉等产品,柿釉便是其中一种,又称 “紫定”,是对紫色漆器的模仿。北宋时期,定窑工匠在继承唐代制瓷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明了覆烧法,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发展出了丰富多样的装饰技法,如堆塑、刻花、划花等。而金彩工艺在定窑瓷器上的应用,更是将定窑瓷器的装饰艺术推向了新的高度。
北宋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文人墨客追求高雅艺术,对陶瓷艺术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金彩工艺装饰的定窑瓷器,因其璀璨夺目、富丽堂皇的特质,深受皇室贵族、士大夫阶层和富商巨贾的喜爱。皇室将其作为彰显身份与地位的象征,士大夫阶层将其作为雅集品茗、诗词唱和的绝佳陪衬,富商巨贾也将其视为彰显身份与品味的重要选择,这种社会需求推动了此类瓷器的发展。
北宋时期对外交流频繁,瓷器是重要的输出品之一。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