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窑青釉执壶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北宋
文物材质
瓷器
所在国家
日本
所在机构
京都国立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赖研究员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30xxxx8609
流失过程
越窑青釉执壶(尤其是唐代至五代时期的精品,作为越窑青瓷中的代表性器物)的流失过程与中国古代对外交流、近代社会动荡及文物走私活动紧密相关,越窑青釉执壶的流失呈现 “古代主动传播” 与 “近代被动掠夺” 的双重轨迹:唐代至北宋,它通过 “海上丝绸之路” 成为中外交流的使者,是中华文明向外辐射的见证;近代以来,因战争、盗掘与走私,大量精品流散欧美、日本,成为中国文物流失史的缩影。
文物描述
本品高21.7cm 、底足直径8cm 、口沿直径9.6cm。短颈的执壶给人以敦实之感,壶腹为鼓腹,腹部圆润饱满,能够容纳较多的液体,体现出唐代的丰满之美。足径相对较小,使得执壶放置稳定。足径相对较小,使得执壶放置稳定。
历史背景
越窑青釉执壶的历史,是一部 “实用与审美共生、技术与文化互动” 的发展史:唐代因饮茶普及与外销需求而兴起,五代借 “贡瓷” 身份达到工艺巅峰,北宋融入文人审美成为雅器,最终随窑口兴衰而淡出历史。它不仅是中国古代青瓷工艺的里程碑,更折射出从唐至宋的社会生活、中外交流与审美变迁,至今仍是 “海上丝绸之路” 与东亚文化圈互动的鲜活物证。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