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瓷观音像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明
文物材质
瓷器
所在国家
日本
所在机构
东京国立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赖研究员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30xxxx8609
流失过程
暂无具体流失过程。
文物描述
本品高41.8厘米。为立式观音造像,观音呈站立姿态,身姿挺拔,比例协调,展现出端庄肃穆的气质。头戴发髻,发髻造型规整,顶部有装饰细节,面容线条柔和,五官清晰,眉眼低垂,神态宁静慈祥,体现出观音慈悲的形象特征。身披长袍,衣纹雕刻细腻,线条流畅自然,呈现出衣物随风飘动的韵律感。长袍覆盖身体,衣褶层叠,从肩部垂落至足部,展现出丝绸般的质感,部分区域因岁月等呈现出陈旧色泽与斑驳痕迹,增添古朴韵味。观音一手自然下垂,一手动作含蓄(因角度等可能有遮挡 ),足部为跣足(赤脚 ),踏于底座之上,姿态沉稳。观音立于雕刻有海浪、山石等造型的底座,底座与观音像一体,雕刻的海浪等纹饰生动,既起到支撑作用,又营造出观音踏浪而行的意境,丰富了整体造型的艺术氛围。
历史背景
明朝时期,国家实现了较长时间的统一和稳定,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下,宗教文化得以正常发展,佛教作为中国传统宗教之一,受到朝廷一定程度的扶持和倡导。统治者认识到佛教在安抚民心、维护社会秩序方面的作用,对寺庙的修建和佛教活动给予支持,这促进了佛教造像艺术的繁荣,包括白瓷观音像的制作。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