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高士观眺图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纸质品
所在国家
日本
所在机构
东京国立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赖研究员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30xxxx8609

流失过程

暂无具体流失过程。

文物描述

本品面积为 102.1×82.8。绘于绢本之上,以水墨展现山水意境。画面中,山峦以简洁的皴法勾勒轮廓,营造出悠远的空间感,树木葱郁,亭台古朴,一位高士静坐于观景之处,似在思索或欣赏山水。整体风格体现元代山水画追求的简淡、逸趣,借山水表达文人的超脱心境,是研究元代绘画风格与文人思想的重要实物。

历史背景

元代实行民族等级制度,汉族文人在政治上受到诸多限制,入仕之路变得极为狭窄。科举制度在元代曾长期停废,即便恢复后,录取名额对汉族文人也极为不利 。这使得大量汉族文人难以通过传统的仕途施展抱负,转而将情感与精力投入到文学艺术创作中,借书画等艺术形式来抒发内心的郁闷、表达对理想境界的追求。画中的 “高士” 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正是这些文人的自我投射,通过观眺山水来逃避现实的纷扰,寻求精神上的慰藉。 元代是文人画发展的重要时期,赵孟頫提出 “以云山为师”“作画贵有古意” 和 “书画同源” 等主张,奠定了元代文人画的理论基础。在他的影响下,众多文人画家强调绘画的抒情性,追求笔墨情趣,注重诗、书、画、印的结合 。《高士观眺图》中,画家通过笔墨的运用来表达自己的心境,将山水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相融合,体现了文人画 “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 的艺术追求。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