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萧云从 秋山行旅图卷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纸质品
所在国家
日本
所在机构
东京国立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赖研究员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30xxxx8609

流失过程

暂无具体流失过程。

文物描述

本品面积为25.4×551.8,是萧云从的经典之作,以长卷形式展开,绘秋日山水间行旅场景。山峦层叠,以青绿、赭石等色彩渲染,有深浅变化,体现秋山的丰富层次 。山间云雾缭绕,增添朦胧意境,溪流蜿蜒,与山石、树木、屋舍等元素交织。行旅人物点缀其间,或赶路、或休憩,虽小却生动,让静态山水有了动态生机,展现出 “可行可望可游可居” 的山水意境。

历史背景

明朝末年,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内有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外有后金(清)政权不断侵扰,最终明朝灭亡。清军入关后,推行剃发易服等政策,引发了大规模的抵抗和社会动荡。萧云从生活在这一时期,亲身经历了朝代更迭带来的混乱与痛苦, 社会的动荡不安必然影响到他的创作心境。《秋山行旅图卷》中或许就蕴含着他对时代变迁的感慨,以及在乱世中对安宁、稳定生活的向往,行旅之人在秋山之间奔波,也可看作是当时人们在乱世中艰难求生、寻求归宿的一种写照。 作为明朝遗民,萧云从和许多文人一样,内心有着强烈的故国之思和对新政权的抵触情绪。他们不愿出仕清朝,转而将精力投入到文化艺术创作中,以此来坚守和传承汉族传统文化。绘画成为他们抒发情感、寄托精神的重要方式,在《秋山行旅图卷》中,通过对山水的描绘, 萧云从展现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魅力,这不仅是对艺术的追求,更是对汉族文化传统的坚守,以艺术形式表达对故国文化的眷恋。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