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放犊图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纸质品
所在国家
日本
所在机构
东京国立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赖研究员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30xxxx8609

流失过程

暂无具体流失过程。

文物描述

本品面积为108.8×46.5,以绢本为载体,呈现典型的水墨山水意境。远景山峦以淡墨轻染,隐于朦胧雾气,营造悠远空间;近景树木错落,用笔简洁勾勒轮廓,显萧疏之态; 下方有牛犊悠然休憩,形态稚拙,成为画面生机点缀。继承元代山水画 “以虚为实、以简驭繁” 的特点,线条简练,皴擦极少,借大面积留白强化空灵意境 ,体现元人 “逸笔草草,写胸中逸气” 的创作观,是水墨写意风格的体现。通过山水的悠远、牛犊的闲适,传递出元代文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宁静、超脱心境的追求, 借极简构图与含蓄笔墨,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思融合,展现独特的东方美学韵味。

历史背景

元代实行民族等级制度,汉族文人在政治上受到诸多限制,科举之路阻塞,入仕艰难。 这使得大量汉族文人无法通过传统途径施展抱负,转而将情感与精力投入到文学艺术创作中。《放犊图》中描绘的田园牧歌般的生活场景,在一定程度上是这些文人逃避现实政治困境,追求精神自由的一种体现,借放犊的闲适表达对宁静、自在生活的向往。 虽然元朝统治者对汉族文人有一定的打压,但他们对艺术并非完全摒弃。元朝宫廷有对书画的收藏需求,且蒙古族统治者在入主中原后,逐渐受到中原文化的熏陶,对书画艺术有了一定的接纳和欣赏。 这种相对宽松的艺术创作氛围,为包括山水画、田园题材绘画在内的艺术形式发展提供了一定空间,使得《放犊图》这样的作品有机会诞生和流传。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