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莲池水禽图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南宋
文物材质
纸质品
所在国家
日本
所在机构
东京国立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赖研究员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30xxxx8609

流失过程

暂无具体流失过程。

文物描述

本品面积为150.3×90.9。绘满池荷花,花瓣以粉、白等色细腻晕染,形态饱满, 荷叶用深浅不同的绿色描绘,展现出舒展、叠压的层次,富有生命力。池中有水禽(似野鸭),姿态悠然,或游弋、或休憩, 与荷花、荷叶共同构成自然生动的莲池小景。运用工笔重彩(或淡彩,因画面有褪色但可辨风格), 线条细腻勾勒花瓣、荷叶轮廓与脉络,设色典雅,注重色彩的和谐与过渡, 体现宋代花鸟画 “格物致知” 的写实传统,追求对自然物象的精准呈现, 又借细腻描绘营造出宁静、幽美的意境。借莲池的清雅、水禽的闲适,传递出南宋文人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 契合宋代 “尚意趣、重意境” 的审美,仿佛让人置身夏日莲池,感受微风拂荷、水禽悠游的静谧, 是研究南宋花鸟画艺术风格与审美取向的重要实物, 虽历经岁月,仍可感其对自然之美的捕捉与艺术匠心。

历史背景

南宋朝廷在与北方政权的对峙中,选择偏安江南。 政治上的压力使得社会整体心态发生变化,人们在动荡不安的局势下,内心渴望和平与宁静。 莲池在传统文化中象征着清幽、安宁,水禽悠然自得的形象,契合了当时人们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反映了南宋民众在政治困境下寻求精神慰藉的心理需求。 尽管面临军事压力,南宋朝廷对文化艺术依然重视。 宫廷设立画院,招募众多优秀画家,给予他们创作的条件和支持。宫廷的审美趣味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着绘画艺术的发展方向, 对花鸟画的精细、写实有着较高要求。《莲池水禽图》中对荷花、荷叶以及水禽的细腻描绘, 体现了宫廷绘画注重写实、追求完美的风格,可能是画院画家为满足宫廷审美而创作的作品。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