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破虚堂)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南宋
文物材质
纸质品
所在国家
日本
所在机构
东京国立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赖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30xxxx8609
流失过程
这件作品是南宋禅僧虚堂智愚(1185 - 1269 )写给日本僧人无象静照(1234 - 1306)的法语,无象静照入宋后在虚堂智愚门下修行 ,于 1265 年归国时将这件法语带回日本,具体流失过程如下:
流入日本茶道家:这件法语先被茶人武野绍鸥收藏,武野绍鸥是堺市富商兼茶道家,他对这件作品进行了珍藏 。之后,墨迹转到京都富商大文字屋荣清手中,这便是茶道中将此墨迹唤作 “撕破了的虚堂”(破残虚堂)的来由,相传在江户初期,该墨迹为京都豪商大文字屋藤五郎所有,作品可能因收藏者对古田织部装裱风格的喜好而遭破坏,后来请来小堀远州(1579 - 1647)重新装裱,如今几乎看不到被剪开的痕迹。
被藩主收购:最后,这件作品归云州藩主松平不昧(1751 - 1818 )所有。相传此作品曾在海中漂流到萨摩坊津海岸(现在属于鹿儿岛县),后被捐献给京都大德寺,松江藩松平不昧用黄金两千五百两和每年付给大德寺扶持米三十俵(一俵大约是成年人一年所食的米量)的巨额代价收购了它,它成为松平家族所藏中最重要的中国文物之一。
入藏博物馆:昭和 13 年(1938 年),松平家将这件法语赠送给帝室博物馆,现收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被指定为国宝级文物 。
文物描述
本品面积为28.5×70.0。是南宋破虚堂相关的书法作品,属于禅门法语类文献。从书法看,字体为行书,笔画灵动,有宋人的书法意趣,展现南宋文人(或禅僧)的书写风格 。文字内容是对 “世路多艰” 等情境下,与 “平生见诸老”“今日自成翁” 等人生感悟、禅门交游(如提及本照禅者、敬浄教等人物)相关的表述,是研究南宋禅宗文化、书法艺术及社会思想的实物资料,对探究南宋宗教交流、文人精神世界有重要价值。
历史背景
南宋时期,禅宗发展繁荣,是中国佛教的重要宗派。临安(今杭州)作为南宋都城,是禅宗的重要传播中心,众多名刹云集,高僧辈出。虚堂智愚是临济宗杨岐派高僧,他驻锡过临安的径山寺等著名寺院,影响力极大。径山寺在当时是禅宗的重镇,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求法僧人,虚堂智愚在此开堂说法、传法授徒,培养了众多禅门弟子,推动了禅宗思想的传播与发展。南宋朝廷对禅宗持一定的支持态度,禅宗寺院在经济、社会等方面都具有一定地位,这也为禅宗思想的交流与传播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宋代书法强调 “尚意”,注重书法家个人情感与精神的表达,这与禅宗所倡导的直指心性、不拘泥于形式的理念有相通之处。禅宗僧人在书写法语等内容时,往往将书法作为一种修行与表达禅意的方式。
虚堂智愚的这件法语,其书法风格具有宋代书法的韵味,用笔、结体等方面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貌,既是禅宗思想的文字体现,也是宋代书法艺术与禅宗文化融合的产物,反映了当时文化艺术与宗教思想相互交融的历史特征。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