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测试1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春秋
文物材质
陶器
所在国家
日本
所在机构
九州国立博物馆
流失原因
战争掠夺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赖研究员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30xxxx8609

流失过程

油滴天目(特指宋代建窑烧制的油滴釉茶盏,因釉面密布银白色或金黄色圆点如油滴而得名)是中国宋代黑釉瓷中的珍品,其流失过程与近代中国社会动荡、海外贸易及文物掠夺密切相关。油滴天目的早期外流并非 “流失”,而是基于正常的文化交流与贸易。近代战争掠夺与走私导致大规模流失。油滴天目的流失可分为 “古代正常交流” 与 “近代非正常掠夺” 两个阶段:古代通过茶道传播与贸易合理外流,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见证;近代则因战争掠夺、走私盗掘,导致大量珍品流散海外,尤其是日本和欧美。

文物描述

本品高7.0 口径12.6。此茶碗内外涂满了漆黑的色釉,只有圈足附近露出胎体。漆黑底色映衬下,银色斑点赫然浮现。它的美在于形似油珠的斑点,“油滴”之名由此得来。胎质厚实、坚致,胎土经过精心淘洗,质地细腻,但相比于一些南方的白瓷,建窑油滴天目的胎体显得较为粗糙,这也是其独特的质感之一。

历史背景

油滴天目作为宋代建窑黑釉瓷的巅峰之作,其诞生与发展深刻植根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及技术土壤,同时也成为中外文明交流的重要载体。油滴天目的历史背景交织着政治礼制、经济贸易、文化审美与技术创新的多重脉络:它因贡茶体系而登堂入室,借海上丝路远播异域,凭斗茶风尚风靡朝野,靠窑火淬炼成就永恒。其诞生不仅是宋代制瓷技艺的巅峰体现,更是中华文明对外辐射的鲜活见证,至今仍在东亚文化圈中延续着美学与精神的双重生命力。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