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和蝉玉带钩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清
文物材质
玉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洛杉矶县立艺术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30xxxx3873
流失过程
暂无具体流失过程。
文物描述
本品规格为8.6 x 1.6 x 1.6 厘米。整体以弯曲的形态呈现,钩首雕琢成龙头的形状,龙须、龙目等细节虽简洁却能凸显龙的威严神态 ;钩身线条流畅,表面雕刻有纹饰,展现出清代玉雕工艺注重细节和造型美感的特点。
历史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这一典故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提醒人们要警惕潜在的危险,做事需考虑周全,不可只贪图眼前利益。将螳螂和蝉的形象雕琢在玉带钩上,不仅是一种装饰艺术,更承载着劝诫世人明辨是非、深谋远虑的道德教化意义。对于佩戴者而言,玉带钩是一种自我警醒的象征,同时也向他人展示自己的学识修养与处世态度。
玉带钩的制作需要精湛的玉雕技艺。在古代,尤其是明清时期,玉雕工艺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工匠们熟练掌握圆雕、浮雕、透雕等多种技法,能够细腻地刻画出螳螂和蝉的形态、纹理。比如,螳螂的刀臂、翅膀的脉络,蝉的羽翼、身躯的细节等,都能通过工匠的雕琢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体现了当时高超的工艺水准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