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玉雕猴形把件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玉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洛杉矶县立艺术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30xxxx3873

流失过程

暂无具体流失过程。

文物描述

本品规格为2.54 x 2.54 x 2.54 厘米。雕琢成猴子形态,猴身蜷曲,肢体环绕,姿态生动。面部五官刻画简洁却传神,凸显猴子的灵动与憨趣,线条流畅自然,将猴子的形态神韵巧妙呈现,兼具把玩与观赏价值 。

历史背景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猴子具有丰富的吉祥寓意。 猴与 “侯” 同音,被赋予了仕途顺遂、加官进爵的美好愿望, 因此玉雕猴形把件常被人们当作礼品, 赠予希在清代,把件的核心功能是供人手中摩挲把玩,玉雕猴形把件因其玉质温润、造型小巧(通常长 5-10 厘米,便于握持),成为皇室贵族、文人雅士日常 “盘玩” 的器物。清代文人与官员常因科举、仕途压力较大,把玩玉件可通过手部触感缓解焦虑,玉的冰凉质感与温润光泽能带来感官舒适,而猴形的灵动造型则增添趣味,起到 “怡情养性” 的作用。文人聚会或官场应酬时,随身携带的玉雕猴形把件常成为交流话题,其工艺优劣、寓意内涵可彰显主人的审美品位与文化修养,甚至成为身份认同的隐性符号(如官员间以 “封侯” 题材的猴形把件互赠,暗含仕途期许)。望在仕途上有所成就的人。 此外,猴子灵活机敏, 象征着聪慧、伶俐,家长也会给孩子佩戴或摆放猴形玉雕, 希望孩子能够聪明伶俐、学业有成 。同时,猴子喜食桃, 而桃在传统文化中是长寿的象征, 玉雕猴与桃的组合也寓意着健康长寿 。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