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甜白釉僧帽壶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明
文物材质
瓷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洛杉矶县立艺术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30xxxx3873
流失过程
暂无具体流失过程。
文物描述
本品规格为20.32 x 20.32 x 11.43 厘米。因口沿外撇似 “僧帽” 得名,直颈、鼓腹、圈足,一侧置曲柄,一侧出鸭嘴流,造型端庄典雅,既具佛教文化意象(僧帽关联宗教 ),又适配实用功能(倾倒液体流畅 )。
历史背景
明代,尤其是永乐、宣德时期,朝廷对藏传佛教持尊崇态度。永乐帝朱棣为加强与西藏地区的联系,巩固边疆统治,大力扶持藏传佛教,邀请众多藏传佛教高僧到京城交流,举行法会等宗教活动 。僧帽壶这一具有浓郁藏传佛教文化元素的器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引入宫廷,并由御窑厂烧制。其形似僧帽的独特造型,象征着对佛教的敬意,成为朝廷赏赐给藏传佛教高僧或用于宗教仪式的器物,体现了明代政治与宗教的紧密联系。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