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辽代青铜双兽纹方镜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铜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30xxxx3873

流失过程

暂无具体流失过程。

文物描述

本品规格为0.7 x 10.5 厘米,厚度0.4厘米。 呈方形,带委角(边角微弧 ),青铜质地。历经岁月,表面覆绿锈,却保留辽代铜镜 “方形委角制式” 与 “浮雕铸造工艺” 的特征,镜钮为半球形,用于穿系悬挂,是辽代实用与艺术结合的器物代表。 镜背浮雕双兽(或为 “狻猊” 等神兽 ),造型生动,呈嬉戏或争斗态,周围衬以细密地纹(似连珠纹 )。神兽在辽代文化中常与祈福、辟邪关联,双兽纹饰既体现辽代对神兽的崇拜,也反映草原民族尚武、奔放的审美。

历史背景

镜背上的双兽纹饰在辽代文化中具有特殊寓意。兽类纹饰常被认为具有神秘力量,可能是传说中的神兽,如狻猊等 。辽代人普遍存在对神灵、祥瑞的信仰,认为带有这类纹饰的铜镜能够起到祈福辟邪的作用,可守护主人免受邪祟侵扰,带来平安吉祥。人们在使用铜镜时,会在心理上获得一种安全感和精神寄托。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