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绘陶盒 西汉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西汉
文物材质
陶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流失原因
文物盗卖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由于缺乏确切报道,推测可能是在清末至民国期间,中国社会处于动荡变革时期,盗墓之风猖獗,这件彩绘陶盒可能被非法盗掘出土。盗墓者为谋取利益,通过文物贩子将其转手。文物贩子再通过伪装等手段,将其混入普通货物,经由当时管理混乱的边境口岸,走私到国外。随后在西方古董市场流通,最终被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 。也有可能是原本收藏于民间的这件陶盒,因战乱、家族变故等原因,被无奈出售,经文物贩子之手流转至国外。
文物描述
整体造型:这件彩绘陶盒呈较为规整的圆形,由盒身与盒盖两部分组成。盒盖微微隆起,与盒身扣合紧密,整体造型圆润饱满,线条流畅自然。底部有一个相对较窄的圈足,起到支撑和稳定陶盒的作用。
尺寸规格:虽暂无精确公开尺寸,但参照同时期同类彩绘陶盒,高度大致在 15 - 25 厘米,直径在 15 - 30 厘米左右。
装饰细节:陶盒表面采用彩绘工艺进行装饰,色彩以黑色为底色,搭配醒目的红色纹饰,还有部分白色或其他浅色作为点缀。盒盖表面绘制有较为复杂的图案,可能是云气纹、兽面纹等,充满神秘色彩和动感 ;盒身装饰有几何纹,如波折纹、卷云纹等,这些纹饰层层分布,富有节奏感。彩绘历经岁月侵蚀,部分颜料出现剥落、褪色现象,但仍能看出当初绘制的精细程度,展现出西汉时期高超的彩绘技艺。陶盒胎体质地较为细腻,烧制火候适中,保证了器物的坚固性和耐用性。
历史背景
西汉时期,社会经济得到极大发展,手工业繁荣昌盛,制陶业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方面,陶器作为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器具,在满足实用需求的同时,其装饰性也日益受到重视;另一方面,受厚葬之风影响,大量精美的陶制明器被制作出来用于陪葬。彩绘陶盒在当时既可以作为盛放食物、物品的实用容器,也常被用作陪葬品。它通过彩绘装饰模仿更为贵重的漆器、青铜器等的外观,体现了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也反映了西汉时期制陶工匠在造型设计和装饰艺术上的卓越成就 。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