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木板佛像画 新疆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南北朝
文物材质
木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流失原因
非法盗掘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西方 “探险队” 如英国的斯坦因、德国的格伦威德尔等率领的团队,来到新疆地区。他们以 “考古考察” 为名,欺骗当地民众,勾结土匪、地方势力,对新疆的众多佛教寺院遗址、石窟等进行非法挖掘 。发现像这幅水彩木板佛像画这样的文物后,通过伪装、夹带等手段,利用当时边境管理的混乱,将文物偷运出境,随后流入西方文物市场,最终被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购藏 。
文物描述
画面内容:画面主体是一尊佛像,佛像面容宁静,眉眼低垂,嘴角似带一丝温和笑意,展现出慈悲的神态。佛像身着长袍,衣褶线条流畅,隐约可见衣物的质感和层次。虽然画作表面有一定程度的磨损和褪色,部分细节已不太清晰,但仍能感受到佛像庄严、神圣的气质。
尺寸规格:从外观推测,木板呈长条形,高度明显大于宽度,具体尺寸暂未公开 。
绘制技法与色彩:采用水彩颜料绘制,色彩虽然因岁月侵蚀有所黯淡,但仍能看出原本有红、棕等色调。绘画技法上,线条运用较为细腻,能够表现出佛像的面部轮廓、五官特征以及衣物的纹理,体现了当时画师较高的技艺水平 。木板表面因年代久远,有开裂、磨损的痕迹。
历史背景
历史背景:新疆地处丝绸之路要道,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枢纽。自汉代佛教经由丝绸之路传入后,逐渐在新疆地区传播开来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佛教成为人们的精神寄托,新疆各地纷纷兴建佛寺、开凿石窟,佛教艺术蓬勃发展,融合了印度、希腊、波斯以及中原等多种艺术元素 。到了隋唐时期,丝绸之路贸易繁荣,文化交流频繁,新疆的佛教艺术迎来鼎盛,佛寺林立,佛像、壁画等佛教艺术品数量众多、技艺精湛 。这幅水彩木板佛像画便是这一时期新疆佛教艺术繁荣的一个缩影,反映了当时佛教在当地的盛行以及高超的艺术创作水准 。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