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墓葬佛教石雕 北齐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南北朝
文物材质
石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流失原因
文物盗卖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在清末到民国年间,国内局势混乱,盗墓之风猖獗。这件北齐墓葬佛教石雕可能在此时被非法盗掘出土。盗墓者为谋取暴利,通过文物贩子将其转手。文物贩子再通过伪装、贿赂等手段,将石雕混入出口货物中,利用当时管理混乱的海关、边境口岸,将其走私到国外,进入西方古董市场。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在古董市场中发现并最终购入收藏。

文物描述

整体造型:由于缺少详细图像信息,难以精确描述,但通常北齐佛教石雕多以佛像、菩萨像或佛龛形式呈现。佛像一般身姿挺拔,面容慈祥,体态丰腴而不失庄重;菩萨像则身姿婀娜,头戴精美的宝冠,佩戴各类璎珞装饰。若为佛龛形式,会雕刻有佛、菩萨、弟子等形象,以及火焰纹、忍冬纹等装饰图案,构图丰富。 雕刻工艺:北齐佛教石雕雕刻工艺精湛,线条流畅且富有表现力。刀法细腻,能够精准地刻画出人物的五官、服饰纹理和装饰细节。比如,人物的面部表情刻画入微,展现出慈悲、宁静的神态;服饰的褶皱线条自然,仿佛随风飘动,体现出高超的写实技巧。 尺寸规格:暂未公开,从同类北齐佛教石雕推测,小型的可能高度在几十厘米,大型的可能达到数米。

历史背景

北齐时期,佛教盛行,上至皇室贵族,下至普通百姓,大多信奉佛教。皇室大力扶持佛教发展,广建寺庙,大规模开凿石窟,如天龙山石窟、响堂山石窟等,佛教艺术迎来繁荣发展。在佛教造像艺术方面,北齐在继承前代风格的基础上,融合了中西方艺术元素,形成了独特的 “北齐样式”。其佛教石雕造型简洁、线条流畅,注重人物神韵的表现,面容更加柔和、圆润,服饰轻薄贴体,展现出一种优雅、含蓄的美感,对后世佛教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