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彩镇墓兽 东京国立博物馆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唐
文物材质
陶器
所在国家
日本
所在机构
东京国立博物馆
流失原因
文物盗卖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清末至民国时期,国内战乱频繁,社会秩序紊乱,盗墓之风盛行。这件三彩镇墓兽可能在唐代墓葬被盗掘时出土。盗墓者为快速获取钱财,将其卖给文物贩子。文物贩子通过伪装、贿赂等手段,将其混入货物中,利用当时管理混乱的边境和航运渠道,偷运至日本,进入日本文物市场,最终被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
文物描述
整体造型:从图片可见,镇墓兽造型奇异夸张,充满神秘威严之感。左侧镇墓兽头部似龙,长有弯曲且尖锐的角,嘴巴大张,露出锋利牙齿,双目圆睁,神态凶猛。颈部及背部装饰有向外伸展如利刃般的鳍状部件,增添了威慑力。身体健壮,四肢粗壮有力,稳稳蹲坐。右侧镇墓兽头部似兽,耳朵宽大,头顶有独特的尖状装饰物。面部表情狰狞,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身上装饰有色彩斑斓的羽翼状部件,色彩丰富,造型独特 。
尺寸规格:暂未公开具体尺寸,从图片比例推测,高度可能在 50 - 80 厘米左右。
装饰细节:三彩釉色绚丽多彩,主要有黄色、绿色、橙色等。不同颜色相互交融流淌,形成独特的纹理和色彩过渡效果,使镇墓兽显得更加生动和富有层次感。釉面虽历经岁月,部分出现磨损和剥落,但仍能看出当年烧制时色彩的明艳和工艺的精湛,体现出唐代工匠在色彩运用和造型塑造方面的高超技艺。
历史背景
唐代社会繁荣昌盛,文化艺术高度发达,同时受传统丧葬观念影响,厚葬之风盛行。人们认为在墓葬中放置镇墓兽,可以辟邪驱鬼,保护墓主人的安宁,使其免受邪祟侵扰,在另一个世界得以安息。三彩镇墓兽作为唐代典型的陪葬明器,融合了当时先进的制陶工艺与独特的艺术想象力,造型上往往融合多种神秘动物的特征,充满奇幻色彩。其不仅是唐代丧葬文化的重要体现,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宗教信仰、审美观念以及高超的陶瓷制作水平,是研究唐代社会生活、文化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