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彩狮子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唐
文物材质
陶器
所在国家
日本
所在机构
东京国立博物馆
流失原因
文物盗卖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清末至民国年间,国内局势混乱,盗墓活动猖獗。这件三彩狮子可能在唐代墓葬被盗掘时被发现,盗墓者为获取钱财,迅速将其卖给文物贩子。文物贩子通过伪装、走私等手段,利用当时管理混乱的边境和航运渠道,将其偷运到日本,进入日本文物市场,最终被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
文物描述
整体造型:三彩狮子呈蹲坐姿态,给人以威严稳重之感。头部微微抬起,嘴巴大张,露出锋利的牙齿,双目圆睁,眉骨隆起,尽显凶猛威严之态。耳朵竖立,鬃毛卷曲,富有层次感。身体健壮,四肢粗壮有力,前肢稳稳撑地,后肢蹲曲,仿佛随时准备跃起。狮子颈部挂有铃铛,增添了一丝生动趣味。底座造型似树桩,上面有孔洞,增加了整体的稳定性和独特性 。
尺寸规格:暂未公开具体尺寸,从图片比例推测,高度可能在 30 - 50 厘米左右。
装饰细节:采用三彩釉色装饰,主要有绿色、黄色、白色等。绿色多用于狮子的身体部分,黄色用于鬃毛、铃铛等部位,白色则在部分区域作为底色或点缀,不同颜色相互交融,形成自然的流釉效果,使狮子看起来更加栩栩如生。釉面虽历经岁月,部分有磨损和剥落痕迹,但仍能看出当年烧制时的精美和色彩的绚丽,体现了唐代三彩陶器烧制工艺的高超水平 。
历史背景
唐代国力强盛,文化繁荣,对外交流频繁。狮子作为一种外来物种,通过丝绸之路等途径进入中国,逐渐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在唐代丧葬文化中,厚葬之风盛行,人们认为在墓葬中放置镇墓兽等明器可以辟邪驱鬼,保护墓主人的安宁。三彩狮子作为镇墓明器的一种,不仅具有守护墓葬的寓意,还展示了唐代高超的陶瓷制作工艺和独特的艺术审美。唐代工匠们凭借精湛的技艺,将狮子的形态生动地塑造出来,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祥瑞、辟邪的追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