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季明帖》米芾行书真迹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北宋
文物材质
纸质品
所在国家
日本
所在机构
东京国立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清末至民国年间,中国处于内忧外患的局面,社会秩序混乱,文物保护意识淡薄。《张季明帖》可能原属私人收藏,由于战乱、经济压力等因素,藏家将其出售。文物贩子或外国收藏者趁机购得,通过当时管理混乱的边境和文物交易渠道,将其带至日本,最终被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
文物描述
书法内容:全文为 “余收张季明帖,云‘秋气深,不审气力复何如也。’真行书相间,长史世间第一帖也。其次贺八帖,余非合书。” 文字内容主要是米芾对所收藏的张季明帖的评价,以及提及长史(张旭)的书法为世间第一,还对贺八帖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书法风格:此帖为行书,用笔灵动多变,笔势雄健洒脱。米芾的书法特点在帖中展现得淋漓尽致,笔画粗细变化丰富,如 “秋”“复” 等字,粗笔显得厚重有力,细笔则灵动飘逸。字与字之间的呼应关系精妙,有的笔画相互牵连,有的则笔断意连,整体布局疏密得当,给人以节奏感和韵律感。墨色浓淡相宜,富有层次感,体现了米芾高超的用墨技巧。
钤印题跋:帖上钤有诸多历代收藏印章,这些印章见证了作品在历史上的流传轨迹。如 “宣和”“绍兴” 等印章,反映出该帖曾被宫廷收藏;还有其他私人藏家的印章,彰显了其在不同时期受到的珍视。虽然没有明显的题跋内容,但钤印信息丰富了作品的文化内涵和流传脉络。
尺寸规格:暂未公开具体尺寸,从图片呈现的比例推测,应为手卷形式,长度可能在一定范围内,但具体数值需进一步考证。
历史背景
北宋时期,文化艺术高度繁荣,书法领域更是人才辈出,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 “宋四家”,他们在继承前代书法传统的基础上,注重个性表达,追求书法的意境和神韵。米芾的书法风格独特,他取法晋唐,尤其对王献之书法用功最深,同时又融入自己的创新精神,形成了 “刷字” 的独特笔法。米芾一生收藏了大量的书画作品,对书画鉴赏也有很高的造诣,《张季明帖》不仅是他书法艺术的体现,也反映了当时文人之间对书画收藏、鉴赏的浓厚风气,以及北宋时期书法艺术蓬勃发展的历史背景。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